(一)注重政策引领、创新驱动,收入效益明显提升。为夯实经济发展基础,长垣县委县政府2012年出台了《关于支持起重装备制造企业重组的意见》《长垣县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激励政策》等文件。政策实施以来,县财政年均投入2000余万元支持企业装备升级和技术改造,增强企业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。2017年,长垣县根据发展实际出台了《长垣县加强创新驱动促进产业提升发展实施意见》,指导特色装备制造、医疗器械、防腐蚀及建筑新材料、烹饪、休闲旅游、现代服务等主导产业,向高技术含量、高附加值领域转型发展。对企事业(个人)实行创新发展积分管理机制,设立人才兴业奖、科技创新奖、质量管理奖、投入产出奖、三产贡献奖,采用指标量化的办法对企业进行评估积分。
(二)注重调动社会资本投资积极性,收入后劲持续增强。在做好传统招商引资工作的基础上,2017年大力实施回归工程、返乡创业活动,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,优化创业服务,鼓励长垣籍在外企业回迁或设立总部基地,引导项目回归、资金回归、人才回归。开展常态化驻地招商,举办“防腐新材料学术会议暨国际博览会”“迎中秋返乡创业企业家恳谈会”等招商活动。积极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,涉及市政工程、体育、生态建设及环境保护、水利、交通五大行业,项目已全部落地,被国务院表彰为PPP模式成效明显先进县。一大批重点工程和重点建设项目的相继实施、投产达效,逐步转化为纳税实体,对税收的大幅增长起到了极大的拉动作用。
(三)注重优化环境、效能提升,发展活力加速释放。深入推进“放管服”改革,制定了投资项目审批、涉企事项、改革办税便利化、民生服务、“互联网+政务服务”等5个专项方案,2017年取消行政许可事项12项,清理规范中介服务22项,“三十五证合一”改革成效初显。实行行政权力清单公示制度,在政府门户网站公示政府行政审批事项、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,主动接受社会监督。在全省率先实现线上线下联网、县乡联网、提交办理监督联网,“智慧政务”平台上线运行,政府效能不断提高。坚持“公开是常态、不公开是例外”原则加大政务公开工作力度,对财政预决算、公共资源配置、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实施、政府购买公共服务、行政事业性收费等进行全面公开,切实保障公众的知情权、参与权和监督权。
(四)注重综合治税、社会协作,收入调控精准发力。建立了县乡两级联动、各部门共同参与的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和预警体系,实行经济运行月度监测分析、季度研判调度机制,分别由常务副县长和县长牵头,按照月度、季度组织召开县经济运行监测分析联席会议,研究分析全县经济运行特点、经济指标增长情况以及运行中存在的苗头性、倾向性、潜在性问题,提出具体政策措施和建议。通过经济运行调控,提高经济运行调度的水平和质量,促进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。完善财税部门促收保收督导服务,实行收入目标月分配、收入情况旬会商、收入进度月通报等一系列工作机制,确保财税库银协调联动,收入秩序规范。将综合治税工作纳入县政府年度目标考核体系,建立涉税信息传递反馈、税收违法信息举报和综合治税部门单位责任督查定期通报等制度。充分利用综合治税平台信息共享系统的比对分析功能,查找税收漏洞,畅通涉税信息反馈通道,将疑点信息及时传递至税务部门进行核对,堵塞税收漏洞。
(五)注重税源排查、挖潜堵漏,确保收入“颗粒归仓”。坚持“应收尽收”的组织收入原则,不断强化收入征管措施,提高收入质量。对房产租赁、中介服务、住宿餐饮等第三产业进行地毯式排查,逐一建档,及时将达到起征点的纳税人纳入征管范围。在抓好重点税种、重点行业税收征管的同时,开展房产税、土地增值税、车船税、土地使用税等小税种开展清查活动,堵塞征管漏洞。开展加油站、餐饮等行业专项治理行动,收集整理加油站开业、账户设立及往来明细等信息,2017年补缴税款400万元。全面做好税收风险管理,针对薄弱环节开展风险扫描,挖掘税收新的增长点。